【首席财务官-讯】请马上说出全球最大的风投公司。如果你说不出恩颐投资(New Enterprise Associate)的名字,那也不足为奇。虽然这家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和8处办公室,知名的投资项目有团购网站Groupon、母婴用品直购网站Diapers.com等等,可谓业绩斐然,但公司非常低调而神秘——而且是刻意为之。“我们确实没有明星文化,”恩颐投资的一位合伙人帕特里克•钟表示。
先扫扫盲吧。恩颐投资的总部并不在炙手可热的西海岸,而是在马里兰州切维蔡斯。恩颐投资从不聘请明星合伙人,不像凯鹏华盈(Kleiner Perkins),后者曾经力邀阿尔•戈尔(美国前副总统——译注)加盟。恩颐投资25位合伙人中没有一个人开通了个人博客,只有4个人有Twitter账户——而且7月份以来事实上只有1个人在Twitter上发过言。时下的风投界以吸引眼球为重,“你知道些什么”好像还不如“谁认识你”来得更重要,因此,恩颐投资的这帮人似乎是一群异类。
“我对我们的工作总是这么想,企业家就像是艺术家,而我们应该站在幕后,”常驻硅谷的帕特里克表示。“艺术家是天才,他们有远见,但有点情绪化,或者稍微有点不理性。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扬长避短。”
恩颐投资从业33年以来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。除了外界一时热议的Groupon,该公司的投资还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3Com、数字视频公司TiVo、制药商Alkermes、互联网医疗服务和信息提供商WebMD、闪存设备制造商Fusion-io和Fisker汽车公司。而且在恩颐投资成立前,董事长迪克•克拉姆里克就已是当时一家小型初创公司——苹果(Apple)的首批投资人之一了。
总的来说,恩颐投资现有285家活跃的组合公司,每家公司的投资额从不到100万美元至5,000万美元以上不等。公司共有13支基金,其中8支的成立时间要追溯到1994年。研究公司Preqin的数据显示,这8支基金中有6只基金(2009基金的表现尚未评估)的内部回报率位列所有风投公司的前25%。恩颐投资长期投资者、雅培资本公司(Abbott Capital)的总裁乔纳森•罗斯表示,“(内部回报率)对外界来说只是一个指数而已。现在同一支基金会从事很多种不同的业务。但如果看看投资者获得的回报就会知道(恩颐投资)的表现要比这些基金好太多了。”
恩颐投资每一项投资决定遵循的流程都是一样的,由深入了解该行业的员工小组牵头。如果该小组想投资,会把项目提交给恩颐投资所有的合伙人;全体合伙人每周一都会在一间无窗的会议室中开会,经过认真的讨论,然后进行两轮投票。第一次投票,行业专家合伙人可以投YE(积极支持)、YS (有保留的支持)或NO (反对)。如果一项新投资获得YE或YS多数票,或一项后续投资获得YE或YS的超多数票,就会把相关投资计划进而交给公司18位最高级别的合伙人进行最终投票。
2008年恩颐投资决定投资后来成为Groupon的小型芝加哥创投公司,当时走得也是这样的流程。当初这个项目得到了1999年以来一直执掌恩颐投资的执行合伙人彼得•巴利斯的支持,当时Groupon的名字还是The Point,“让一群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件事情”的定位也有些模糊;比如,加入用户对电话公司的附加费心存不满,他们就可以登陆网站,联合起来向电话公司施加压力。
之前已有两家风投公司拒绝了The Point公司,一部分原因是它希望获得高估值,但仍然缺乏能创造收入的真正战略。“当初(我们讨论时)合伙人们非常担心,”巴利斯回忆称。“有些人担心群体行动可能会有负面影响。而且,就算我们能降低这个风险,我们怎么才从这个项目上挣到钱呢?”
巴利斯提出:群体行动的理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,而且The Point的创始人之前的一家印刷科技公司InnerWorkings也曾给恩颐投资带来过回报。
进入投票程序时,巴利斯的所有合伙人都投了YE。第二天,恩颐投资就开出了480万美元的支票,并开始帮助其打造业务。 “我们曾支持展开各种实验,包括让公司大楼里的人通过报名获得一楼汉堡包店内的折扣等等,”巴利斯解释说。“这种模式一发展起来,我就催着首席执行官安德鲁•梅森,让他们加快发展。我告诉他们,他们的扩张速度应该达到每个月4个城市,他们确实做到了。直到他们的扩张速度开始提高至10个城市。”
自从今年6月申请上市以来,Groupon并不顺利,有人认为它的会计方法过于雄心勃勃。但上周四晚,它仍成功筹得了7亿美元的IPO资金,首日上市截至收盘,市值已接近170亿美元。这意味着恩颐投资回报丰厚,其所持14.6%股权当初投资额仅1,480万美元,而且通过分红和非公开转售,早已收回了7,500万美元。
除了严谨的决策流程,恩颐投资的成功关键还在于公司一直保持资金充足,并能投资不同行业、不同阶段的项目。本世纪初, Benchmark Capital投资公司、红杉资本(Sequoia Capital)等竞争对手纷纷缩减基金规模,恩颐投资却依然维持了大规模。此外,恩以资本还是互联网泡沫破灭迄今唯一一家成功发行逾20亿美元基金的公司,而且它已经发行了两支这样的基金,分别是在2006年和2009年。相比之下,2009年发行的风投基金平均筹资规模仅1.05亿美元。
当医药业投资者不再重点投资新药开发项目,恩颐投资却继续在医院实验室中仔细搜寻。“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规模为王的时代,”恩颐投资的一位合伙人戴维•莫特称。“还能整个项目从头跟到尾的风投公司已经不多了。”
恩颐投资还有一支基金,投资处于各个阶段、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的公司,投资重点根据宏观趋势而变化。虽然与此同时,很多同行们开始发行了多只规模较小的基金。Accel Partners风险投资公司目前管理着一支早期基金,一支成长型基金,一支中国基金,一支印度基金和一支欧洲基金。恩颐投资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合伙人苏珊•金认为,这只基金的灵活性很有好处。“2006年我们最开始发行NEA 12时,”她说,“我们曾认为我们应多投能源公司……但由于能源公司的估值变得非常高,最终我们没有投那么多。假如当时我们单独发行了一支5亿美元的能源基金,结果要么是无法完成投资,要么会在投资时倍感压力。”
虽然目前恩颐投资旗下都是大型基金,但公司也已开始关注小公司:推出的一个种子项目NEA Seed最低投资额仅为50,000美元,希望能投资于创业初期的消费者互联网公司。
恩颐投资的风投家们能否延续过去的出色成绩?Groupon的表现当然有影响。但对恩颐投资来说,一次热门的IPO可不是全部——尽管他们不会在Twitter上这么说。 【首席财务官-cfo.icxo.com】